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遵循大城市的发展规律,更新城建理念,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更加关注市民意愿,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努力让城市安静下来”,并明确提出今年为“停车场年”。
日前,市委统战部、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在武汉规划展示馆联合举办“无党派人士活动日”暨第4期“2049城市沙龙”。沙龙主题为“停车场年建设”,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无党派人士、交通专家、停车场建设者和管理者,就“停车场年”建设的进展、遇到的难题开展讨论,在观点交锋中探讨停车场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
武汉市机动车数量在2014年达到190万辆,而目前已突破200万辆,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在此背景下,武汉停车场的建设变得越发急迫。
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规划部部长陈光华介绍,在2003年之前,由于对新建建筑没有相关停车配建指标要求,停车场的建设一直没提上日程。这导致目前武汉市有大量80、90年代的建筑,其停车问题异常突出。2009年,我市启动停车场布局规划,从空间布局、用地布局等方面首次对停车场预留空间。2010年和2014年,我市2次对新建住宅停车配建指标进行了修订。
2011年,为了加快停车场的建设,武汉市政府针对促进公共停车场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一环内信件住宅按一户一个车位标准预留。随着机动化快速发展,武汉市政府针对相关问题采取了联动、响应的应对机制和策略。
武汉停车位的缺口到底有多大?陈光华推算,截止到去年底,全市共有190万辆车,主城区汽车保有量为110万辆,总的泊位需求约120万个。目前规划审批84.5万个泊位,其中大部分泊位已建成,包括路外公共泊位1.5万个,路内泊位5.2万个,隐形泊位15万个。在前期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基本可以得出武汉市民刚性停车缺口约为26万个。
因早些年停车场建设发展较慢,我市提出了停车场建设的四大发展战略:结构优化战略、差别化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信息化发展战略。其战略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建设,建成5万个停车泊位,具体分配为今年1.5万个,同时启动2万个,明年建成2万个,后年建成1.5万个。现已布局620处停车点,采用独立选址建设、结合城市土地开发建设、借助重大项目建设这三种建设方式。
随着机动车越来越多,停车的管理将愈发重要,将影响到整个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市符合相关建设条件的自有空地,如建机械式停车场,将简化审批环节手续,大幅缩短审批时间。
观点一
机械式停车场效果图
“系统研究停车场问题对避免灰色地带成为停车场有很大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城市规划建设,还有利于缓解消防、救护的运输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李保峰称,停车问题与拥堵问题密切相关,特大城市停车难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应采取相关措施使其难度降低。而停车难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其实质反映了武汉市城市公共交通,尤其是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的不发达。与此同时,这也与政府的规划布局、市民的生活方式有关。
李保峰院长称,地铁周边的换乘问题很重要,目前武汉处于轨道交通早期,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率的网。若轨道站点附近有停车位,有车一族就可以选择开车到轨道交通站点,将车停在附近停车场换乘地铁;同时要加强轨道交通网点规划,尽量覆盖多的居民群,使居民步行、骑自行车便能到达地铁口,乘坐地铁出行。这不仅缓解了道路拥堵问题,更有利于环境保护。
停车场的建设要将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由于目前武汉市轨道交通覆盖网点稀疏,需要建设较多的停车场满足相应的需求,待轨道交通发达,网点密集后,或许又会对这些停车场进行改建。这就需要着重考虑停车场的布局问题,做到不仅只满足于当下,还能使其未来有改建空间,比如改建为公共花园、公共绿地等,形成公共空间,增加城市绿地量,形成生态长廊。
针对夜间停车方面,李保峰院长大胆提出可允许道路夜间11点至次日凌晨5点免费停车,但超时就要按照违停进行罚款。“按照道路使用规律,早晨6点开始逐渐进入高峰,晚上10点左右进入低峰,允许道路夜间停车可以使公共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他也考虑道,地面停车建设已不能满足相应的需求,建设地下停车场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地下停车与海绵城市存在技术上的冲突,如何协调这一矛盾,怎么解决还有待商议。
地铁站点新建停车场方便市民换乘
观点二
交锋>>>
交锋>>>
医院停车场设置智能化引导系统
停车场不是单一问题——
停车场不光是建设问题,也是引导问题。有代表表示非机动车设施的设计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单纯增加停车场的建设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公共交通等政策进行完善。
担忧停车场建设资金——
在公共政策方面,最近很火的专车问题、拼车问题与市民自己开车出行存在什么关系?虽然专车、拼车能缓解城市机动车的出行量,但是对现有的出租车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这些措施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均需要开放性的思维对其进行思考。
目前,停车场还是公共事业,这就涉及到依法管理公共资金的问题。就目前停车场建设阶段而言,其投入的大部分公共资金均有去无回,且资金均来自于平台公司出资与地方政府融资负债,那么若采用PPP等高科技系统来推动建设,怎样平衡平台公司与地方政府地方债的负债平衡?
政策充分考虑民众意见——
另有代表并不赞同提高停车费的建议。该代表表示,政策的好坏应根据老百姓高兴与否进行判断,停车费的制定涉及到民生问题,不应盲目效仿国外停车收费制度,应充分考虑老百姓的意见,尽量做到老百姓满意。
停车场建设要做离心运动——
有代表提出,停车场的建设是综合性的工程,首先应将规划放在重中之重。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城市规划都在做离心运动,将满足市民的吃住游乐购等设施建立在郊区,而武汉市则在做向心运动,在城中心建立商圈,导致交通拥堵。政府应针对此问题进行相关的规划,将人流、车流往外引,缓解市中心的交通拥堵状况。
其次,要挖掘空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比如将篮球场、体育场在人流稀少时,允许公共停车;居民的停车需求通常为早晨和晚上,早晨都集中于工作地点,晚上都集中于社区,可对二者空闲时的资源充分利用,达到供需平衡,可有效缓解供需矛盾。
面向未来莫产生资源浪费——
华中科技大学戴菲老师表示,西方发达国家与我国所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但其发展速度要快于我国,因此应合理借鉴相关经验,对武汉市进行合理规划。她指出,在上世纪80、90年代建的停车场利用率较低,但近几年却面临巨大的停车压力,从时间维度上看,当前政府应深入了解市民需求,进行合理规划,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她还提到韩国拆除高速公路,恢复以前的河流,吸收别国教训,当下武汉市建立停车场设施时,应从预测的角度思考若干年以后,该停车场会不会成为资源的浪费,会不会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尽量做到长期合理规划。
“2049城市沙龙”活动现场
医院停车难已成为老百姓非常关注的问题。市民张斌称,网络流行词“看病难,看病贵”后已加上了“停车难”,而医院停车难不仅关乎出行问题,更关乎医院的绿色通道是否畅通问题,是关乎生命的问题。
他举例道,在钟家村,有三大商业体,汉商、新世界和家乐福;两个单位,医院和小学,这就导致每到交通高峰期,该路段就堵得水泄不通,急救通道、消防通道都受到相关影响。但是钟家村的一个地下商城,其80%的商铺均为关闭状态,能否将其改建为公共停车场,切实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或许可以考虑在学校、医院、商场周边发展更多的商业体系的停车系统,以保障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
针对医院停车难的问题,另一位与会代表也有同感。他表示,因医院全天候人流、车流均较大,扩建停车场实属困难。基于此,他建议对医院内、已有的停车场进行改造、增容或升级。同时,也应引入停车引导系统,让车在进入停车场的时候,快速、自动地搜寻到哪些地方有停车位,有多少停车位。仿照国外,增加自助缴费的功能,减少人力支出,建设智能化的停车场。
在对原有停车场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应疏通医院周边的交通,增加停车场的出入口,比如在停车场正面、侧面、反面等增加出入口,缓解交通拥堵。
针对市民同样关注的学校附近停车问题,也有代表认为上学和放学时段为高峰期,但是就平均需求来讲,家长接送学生10到15分钟就已足够,因此他建议取消中小学附近路面的公共停车泊位,实行分时的交通管制和凭证出入管理体制,并实行定时的专向停车,确保行车路线的畅通。
他还建议,对学校周边停车场进行阶梯性分时段收费,在规定15分钟内免费,超过时间后开始进行收费,并且超过时间越长,收费越高。
观点三
参照国内外经验建设停车智能平台
市国土资源与规划局、长江日报 联合主办
江汉大学刚搬到新校区时,沌口还属于三环以外,地广人稀,人均汽车拥有量不高,因此,教师小区路面停车泊位充足,虽然修建了地下车库,但并没有开放使用。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路面停车愈发拥挤,可基于各种原因,地下停车库并未投入使用。江汉大学教授陈磊针对身边发生的停车问题,由点及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他建议政府借鉴新加坡的模式,开放ETC城市接口,将全市所有停车场纳入ETC系统,同时允许第三方支付平台介入,实现全市范围无障碍停车缴费模式,提高停车场的使用效率。
其次,可参照深圳的模式,采用PPP模式建设武汉市的停车服务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停车信息的及时发布,包括车辆、车位预定、自动缴费、监管和服务体系。建议引进移动互联网技术,利用物联网车位探测、传感、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建立城市级实时停车管理平台。
他提到,纽约、深圳等城市的停车费远远高于武汉的停车费,在纽约停车一小时其停车费便可买10升汽油,而武汉停车一小时其停车费还买不到1升汽油。因此,要充分利用价格这个杠杆有效地疏导和控制城市的车流量。
在停车管理方面,陈磊教授建议引进民营资本对停车场进行经营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停车环境。同时,若在全市范围内,其民营资本可拿到相当数量停车场的经营权,那么便可极大地提高线上、线下的服务效率。
本报与市国土规划局联合举办的“发现你身边的停车场”活动继续进行中,您可将身边发现的空地拍摄照片,标注详细地址,并配以地块信息及周边情况的文字介绍上传至微信公众号“众规武汉”,并留下联系方式。
撰文/严晗 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