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国产汽车给人不佳的印象,常常顶着模仿、抄袭、山寨的名头。情况好一点的品牌,花点重金从外国买图纸、买技术、买生产线。不管如何折腾,总难脱质疑的目光。但是前段时间,由众调网联合海略咨询、同济大学-IBM大数据分析及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发布的《2015年1-6月中国汽车产品满意度指数》,中国汽车品牌表现优异,在11类车型里,有6类占据榜单首位。国产汽车整体满意度指数,较去年有大幅的上扬。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有大量行业评论纷纷猜测,中国汽车品牌是否要开始崛起。但是这似乎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到目前为止,中国市场上还没能出现一个在世界上叫得响的中国品牌汽车。中国汽车品牌真正地扬眉世界车林,起码需要经历一炉“三昧真火”的淬炼。
君火—忠诚度维护
调查报告显示,多达四分之三的中国车主计划在购买下一辆汽车时更换品牌,而这些车主所保有的汽车总数高达9千多万辆。在这种品牌大迁徙的背景下,如何牢牢把握住客户忠诚度将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下一场最重要的竞争。
在全球主要汽车市场,中国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最低,尤其是国内自主品牌,忠诚度只有17%。价位相对较低的自主品牌市场,近85%的车主表示打算在购买下一辆车时更换品牌,其中只有大约30%表示计划购买其他自主品牌产品,而有倾向购买上海大众或一汽大众的人数却达到了49%。在外资中档品牌8万至25万元人民币之间的市场,则可能会流失70%的当前客户。他们在消费升级时,88%的人可能会选择奥迪、奔驰、宝马这三个默认品牌。相比其他品牌,几家欧洲高端品牌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内高档车市场中,品牌忠诚度稍高,大约只有57%的车主计划更换品牌。
中国消费者有着变化无常的本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也有行业人士分析过,国内的汽车消费史满打满算也就三十几年,而发展最迅猛的也就在最近几年。早些年,大多数车主的第一辆一般车只能在“老三样”(捷达、富康、桑塔纳)里面选,个性点儿就来个北京吉普小切。但现在不一样了,自主品牌这几年跟打了鸡血一样发展,年轻消费者第一辆车的选择可以是两厢小车,也可以是大号SUV。
但是,目前这些车主的第一辆车多数都只被作为“踏板”,跳向第二辆车的“踏板”。目前在中国上路的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约有6000万辆。按照计划更换品牌或升级消费的现有车主比例计算,将有超过5000万辆自主品牌汽车可能遭遇品牌流失 。”对于如何有效提升维护品牌忠诚度,BCG在其官方报告中对中国品牌汽车提出的建议是:国内自主品牌必须在安全性、质量、发动机性能、变速箱、底盘等基本方面实现突破;其次,国内自主品牌还要更好地开展营销工作,传播自身所取得的进步,因为仅靠独特的配置来吸引驾驶者还远远不够;此外,国内自主品牌亟须强化经销商网络,提升购买体验和售后服务。
臣火—汽车文化培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种外资品牌汽车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营造了强大的广告宣传攻势,塑造了由外资主导的中国汽车文化。外资品牌通过不断的品牌形象宣传,将从中国消费者身上赚到的钱大量地投放广告,让中国消费者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并且不断强化。实际上,在国外并没有这么多汽车广告,但在国内汽车广告则是铺天盖地。当外资品牌汽车作为移动的广告行驶在中国在大地上,它的宣传和影响发散的作用是无比强大的,很难让人对之说不。
更为“可怕”的是,外资品牌贴合中国本土化设计的汽车文化深入人心、根深蒂固。一些外资公司深谙中国人官本位思想、爱面子的消费习惯,为中国市场量身设计了汽车文化,并固化下来。然而,就在外资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不断推出新车型大桶大桶掘金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却刚刚起步。更为遗憾的是,相当部分的自主品牌车型质量比较差,给消费心理留下了阴影,也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爱国情怀。
一个良性发展的汽车产业,需要一个健康的汽车文化作支撑,而健康的汽车文化要求人们去追求更深层次的汽车消费理念。然而,中国汽车目前已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经过多年艰难的发展,生产、研发、营销,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厂商都已经在做了,有些做的还不错,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始终欠缺的是中国自主汽车文化。
一方面,争“裸”斗艳的美女车模成为中国汽车文化走入异化的表现之一,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的汽车消费文化还浮于表面,缺少内涵。另一方面,进口豪车的文化根基在中国尚未建立,结合部分国人的炫富心理,汽车便很容易成为一些人自我膨胀和享乐主义的符号,甚至滋长出失控情绪。
在中国,豪华车向来是和富人群体联系在一起的,而开豪华车的富人又经常也被联想到“为富不仁”。这种印象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当“宝马女掌挝交警”“奔驰撞人逃之夭夭”这样的负面报道屡屡见诸报端时,“开好车的不一定是好人”的观念就潜移默化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
因而,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光有汽车的制造与消费显然远远不够,汽车与品牌还需要有自身的品牌价值与文化体现。
中国亟须建立一个繁荣健康有序的汽车文化来引导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被人民群众广泛认可的汽车文化内核。只有汽车文化有了精神内涵,才能健康蓬勃地发展;汽车品牌有了文化属性,其产品才拥有底蕴和灵魂,而对汽车文化的培育和发展,也将促进中国车企走向世界。
民火—提升品牌溢价
今年以来,不少外资或合资品牌汽车纷纷宣布官方降价或者优惠,虽然其中有市场大环境的因素,但也可以看出中国品牌汽车中的优秀者已经对合资品牌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中国汽车品牌在努力改变过去人们眼中低端、低廉的标签。
仅仅几年前,以奇瑞、比亚迪和吉利为代表的自主阵营还是低价、低质的代名词。即便是在低端车市场上,中国本土品牌也没有很大的竞争力,因为如斯柯达和达契亚等知名品牌也成功占领了低端车市场。这样一来,中国品牌车也只能出口到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和埃及等。
正是因为过于轻佻的起步,使得中国品牌走了一个长长弯路。在很长的时间内,无论中国品牌怎么兢兢业业、步履维艰,无论在外形上设计的如何漂亮,在配置上如何丰富,在性能上如何突破,总是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首肯。消费者即便购买中国品牌,基本是囊中羞涩的原因,如果攒够了银子,马上就换一台合资车。其实这也不能怪消费者势利。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中国品牌此前确实质量差,给消费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负面印象,一直到现在都不能彻底消除。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奇瑞、观致、长安、吉利等自主军团们开始了艰难的正向研发,和借鉴、抄袭、模仿等拿来主义相比,正向研发的起步更为艰难。从原材料的选择,工艺的匹配、新材料的实验,外形的设计,生产工艺的改进、动力系统的调教等方方面面都需要从头到尾进行无数次的实验。但是也正是因为从最底层、最基础方面做起,对于造车的所有流程完全走了一遍,摸透了汽车设计和生产的所有诀窍,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也就最能把控,这也是观致和奇瑞这几年在品质方面突飞猛进的一个根本因素。
不仅仅是观致和奇瑞,整个中国品牌在质量方面与合资的差距也正在飞速缩小,现在买一台主流自主品牌的汽车,只要使用得当,一般开个五六年基本不用大修。在配置方面,合资企业有的配置自主基本都能配齐,即便是奔驰、宝马和奥迪这些豪华车的自动泊车、无钥启动、全景天窗、DSG变速箱等配置,在中国品牌上也已经出现。在性能方面,合资品牌的百公里加速度、百公里油耗等硬指标,中国品牌的表现也不输给合资。而且中国品牌不但购买价格便宜,在维修保养时候也便宜得多,如果不是纯粹为了面子,那么购买奇瑞、长城、长安这样的中国品牌汽车,其实是完全可以考虑的。
雄关漫道真如铁,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中国汽车品牌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