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对于汽车品牌的反垄断调查,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占据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作为家庭消费的“大件儿”,破除垄断促进竞争所带来的汽车价格合理化预期,让消费者拍手称快。然而,处罚不是目的,提升企业经营的合规性,才能真正维护市场秩序。为此去年六月,国务院启动了六部反垄断指南的编写工作,旨在为企业合规经营提供指导,提高反垄断执法透明度。
近日,记者获悉《汽车行业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初稿形成,并向厂商、经销商、配件生产商等相关环节广泛征求意见。根据了解,《指南》为售后环节垄断行为明确划出了红线。
如果从《反垄断法》实施开始算起,我国的反垄断事业已经走过将近八年。然而这部落地之初形象“高冷”的法律真的走进公众视野,则要从近年来一系列知名企业反垄断大案的查处开始。
201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根据举报共查处汽车行业反垄断案12件,涵盖了宝马、奔驰、奥迪、大众、东风日产等众多消费者非常熟悉的品牌,罚款额达到20.47亿元。梳理这些案件,可以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对整车销售环节垄断行为的处罚,大大震慑违规。再加上近日商务部对《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整车环节以往造成垄断的土壤将逐渐消失。
售后环节反垄断将更有章可循
但老百姓之所以常说“买车容易养车难”,说的就是售后环节的配件售价、工时费用畸高。一位多次参与汽车行业反垄断调查的工作人员表示,这其中明显有着垄断行为的身影,但相关处罚却尚未出现。“由于《反垄断法》落实到具体行业,需要更加细化的指南,所以,汽车售后环节的反垄断处罚尚未出现。”
据了解,维修技术信息不公开和原厂配件专供是畸高零整比的根源。对于前者,交通运输部去年九月就曾发文禁止。而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厂商禁止配件生产厂家对体系外销售配件,也不允许4S店单独销售配件让消费者带去店外维修,所以很多配件只有4S店才有,但收费高昂;而其他途径的维修服务,比如独立维修店压根没有原厂配件,或者干脆是假件、翻新件滥竽充数,维修质量难以保障。于是消费者不得不接受畸高价格。据了解,《指南》初稿明确厂商没有正当理由,不应限制售后配件的供应与流通。参与征求意见的某汽车配件生产商相关负责人杜女士表示,这将大大促进售后环节的竞争。“在汽车纵向垄断协议的客户限制当中很高兴的看到授权维修商可以获得我们以及配套厂所提供的高质量的配件保证了,接下来,我们理解,授权维修商现在也将可以选购同质配件,这个是一个立法上面的,可以说上述配件的自由选择权以及相对应的维修商外购权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通俗的来说,今后消费者在4S店售后所用的配件有可能是出自厂家直接提供,也有可能是4S店从平行进口渠道获得,还有可能是非原厂但与初装件同等质量的配件;而反过来说,消费者在独立维修店,也有了可能使用到原厂配件的可能。而选择的增多,就可能带来质优价廉的更近一步。某在中端家用轿车市场占领先份额的某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同质配件的认定标准需要跟上。“同质件的表述他是说,称质量相当件是指这个质量不低于初装零部件的配件,那么这个不低于初装零部件的,这个质量状态到底是由谁来认证认可,是由我们整车厂来认可,还是由国家的质量认定机构来认可,对这一点的定义需要进行完善”。
电商销售垄断界定亦将涉及
除了对于售后环节垄断“老大难”问题的关注,参与征求意见的知情人士还向记者介绍,《指南》初稿还与时俱进的关照到了电商平台汽车销售等新生事物。经常网购的“剁手党”一定熟悉,网上商品的销售通常会采用一口价的是形式,而汽车的实际开票销售提车等却要离消费者越近越好,这就有可能导致了从形式上看,多地4S店以同样价格交车的情况。那么这样算不算价格垄断了呢?对此《指南》明确予以了个案豁免的空间,以促进新的销售方式的发展。此外,为保证新能源车的研发投入得到合理回报,《指南》中也明确了应依照《反垄断法》予以新能源新车上市一定时间内的转售价格限制可以主张个案豁免。“我们首先对这个本身的论述我们是非常赞同的,但是我们想补充一点什么呀,其实不管新能源车也好,传统汽车的研发过程也是七八年时间,咱们也几十亿确实也是一样的,我们也希望有一个适当的保护期,给我们的这些新车”。
二手车限迁涉嫌行政垄断
虽然提到垄断,大家最先想到的都是企业行为,但事实上行政权力的不当使用,也有可能造成垄断。在汽车相关领域中,二手车限迁就多次引发舆论关注。地方政府的初衷可以理解,用一刀切限制迁入的方式,的确可以避免本地老旧车辆的增加。但是放眼全局,却不利于车辆的充分利用。一位参与讨论的人士表示,《指南》初稿明确二手车限迁涉嫌行政垄断,是向深水区开刀,令人激动。“近期社会上这些的问题提到也很到,重点就是要推动解决限迁的问题,基本上就把流通主渠道卡死了,我们根据前11月初步的估计,二手车流通量不仅没有增加,降低15%以上,和我们国家前几年汽车市场高速发展应当进入置换周期这个确实是不符”。
从去年六月正式启动,到如今成型,仅记者了解到参与讨论的机构就有近50家,涵盖了汽车厂商、经销商、配件制造商、协会、律所方方面面,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
一位车企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透明性是我们意料之外,这么透明,每次一步一步条理很清楚,怎么去做这件事情,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制定规则会邀请我们参加。
另一位车企负责人则表示,《指南》的编写以及未来的印发,将大大降低相关企业的合规风险。之前在6月份反垄断指南起草组成立之后我们也几次参加了讨论,我们觉得这个指南确实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我们企业这方面的经营行为的合规会发生很重要的影响。